首页

vivi调教视频免费

时间:2025-05-28 18:25:48 作者:辽宁大连重启邮轮航季 “爱达·地中海”号首航大连港 浏览量:42913

  中新网大连5月27日电 (记者 杨毅)满载2600余名旅客的“爱达·地中海”号邮轮27日从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启航,将前往日本福冈、佐世保和韩国济州,开启5天4晚的国际邮轮航线。这是时隔五年之后,辽宁大连重新开启邮轮航季。

5月27日,“爱达·地中海”号靠泊大连港。(无人机照片) 赵光辉 摄

  近年来,随着出境游市场持续升温,加之免签政策有力加持下,众多外籍旅客来中国旅游,国际邮轮航线也加快恢复。今年5月3日,“芮吉塔号”(Regatta)国际邮轮搭载着近700名游客靠泊大连,这是大连今年迎来的首艘访问港邮轮。此次“爱达·地中海”号邮轮首航,是2020年后大连首次迎来的国际邮轮始发航次。

  “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全长292米,总吨位8.6万吨,最大载客量2680人,拥有1057间豪华客房和套房,素有“艺术之船”的美誉。本次“爱达·地中海”号将分别于5月27日、5月31日和6月4日运营以大连为始发港的3个5天4晚航次。

  “大连天然的深水港优势、完善的港口设施、成熟的母港基建和服务,是我们布局北方市场的重要支点。”爱达邮轮业务发展总监国佳说。

  辽宁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港客运分公司总经理丁豪介绍,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际邮轮始发港,大连港邮轮接靠服务经验丰富,独享的东北邮轮旅游市场非常广阔;争取国际邮轮始发,可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还能助推东北经济的产业振兴。

  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单美娜表示,此次“爱达·地中海”号以大连为母港鸣笛起航,标志着大连邮轮经济迎来了全新起点。今年大连市还将迎来15个航次的邮轮从大连港始发和到访。未来大连市将进一步优化配套服务和营商环境,加快东北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邮轮城市建设。(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江西永修:秸秆回收再利用 变废为宝增效益

开展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作出要求,开始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能够承载的规模进行评价,2019年出台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各类功能空间,中国开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组织完成全国、区域、省、市等各级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此作为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态空间、海洋开发利用空间的科学基础。

国际最新研究称,南美洲高温、干旱和火灾风险不断上升

“这座城市几乎能无缝对接一线城市的时尚元素,大城市的新生事物,康巴什也在引进。”8年前成为这座城市一员的高瞳介绍,他每次出差,会非常想念康巴什的美食、商超、影院、博物馆、城市书房。“这座城市特别温暖,真的是一座让外地游客来了不想走的城市。”

河北承德:十一期间 避暑山庄文创产品热销

5月15日电 据《纽约时报》、路透社等媒体报道,加拿大著名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当地时间13日晚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去世,享年92岁。

重庆一季度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央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想用三个字来讲我们今年准备怎么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就是高水平的协同,质就是质的有效提升,量就是量的合理增长。”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去年成绩不错,投资增长的速度比较快,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1.2%,全国是3%,实现了对国民经济正增长的贡献。今年这两个月,形势在持续向好,一些重点行业表现好,比如这两个月社会售电量同比增长了13%,汽车销售增长了15%,特别是航运、航空运输、物流同比增速59%。这么多指标说明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在巩固,对做好今年中央企业和国资国企的工作我们充满信心。从质上讲,我们推进中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就是提高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中央企业的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提高各方面的效率,提高资本效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科技产出的效率。协同就是高水平的协同。中央企业和各类所有制企业加强协同,去年,中央企业对体系外采购量13万亿,直接拉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200万户,近期我们启动了产业链共融行动计划,发布了1000多项清单,现在和50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今年这个工作要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各个领域都在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但是在中央企业,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也依然存在,比如数据基础设施的共享问题,建了很多计算中心、数据中心,要把这些协同起来,以高水平的协同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5100多万名参保人员看病报销更方便

据了解,卓尼县结合创新实施的“千人千万”培训计划,在栽培基地开展了食用菌栽培等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农牧民群众、县乡农技人员、乡镇村涉农干部、致富带头人和种植户1120余人次,培养了本地食用菌栽培人才队伍,促进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